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萬能幹胞製人工心肌 為「人工心臟」鋪路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幹細胞及再生醫學研究組總監李登偉及其研究團隊,獲研資局撥款6000萬元,利用5年時間研發「萬能幹細胞」製造「人工心臟」技術和安全性,為未來將「人工心臟」移植至人體鋪路。(尹錦恩攝)


為「人工心臟」鋪路

【明報專訊】研資局早前撥出約2.5億元作主題研 究,其中6000萬元撥作研究「萬能幹細胞複製人類心臟」。項目統籌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幹細胞及再生醫學研究組總監李登偉指出,現已可透過培育「萬能幹細 胞」,以一個月時間製造出一條直徑1毫米的心肌,期望利用5年時間加強研究,為長遠製造首個「人工心臟」並移植人體鋪路。

李登偉說,人體器官各由不同細胞組成,其中腦部和心臟細胞無法增生。以心臟為例,若病人患上中風、心血管閉塞等疾病,將導致大量心臟細胞壞死,令其他細胞的工作量大增導致心衰竭,理論上只有器官移植才能根治問題,因此近年科學家致力研究「人工心臟」。

獲6000萬元研發

過 去10年,科學界利用病人的皮膚抽取細胞,培育出人工誘導的「萬能幹細胞」,並將之培育成不同器官的細胞。李登偉說,最新技術已成功將1000萬個心肌細 胞,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將細胞放入預先準備的「生物框架」,將細胞整齊排列並固定位置,砌成一條長幾毫米、直徑1毫米的心肌,並與正常心肌一樣可收縮心跳 及傳送心電;連同培育細胞的時間,約需1個月才能製造一條心肌。

他表示,現時成功在實驗室製造心肌,不等於已可造出「人工心臟」,以及立即移植至人體,「今次希望能解決製造『人工心臟』的一連串問題,包括研究如何確保人工心臟移植入人體後不會出現排斥問題,以至『人工心臟』的耐用性、安全可靠度等」。

研究團隊正着手設計「人工心臟」的藍圖,包括如何大規模培育不同器官的細胞,以至將細胞排列成器官亦是一大難題,研究團隊將在研究過程中改善現有儀器,甚至研發新儀器解決大量生產的問題。

現時幹細胞治療法只有骨髓移植一種,其他所謂幹細胞仍未廣為醫學界認同。李登偉估計,單是通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審批,可能需時5至10年,現階段難以評估實際何時有望應用在人體身上。

資料來源: 明報, 新浪網 (2011年7月27日)